首页

搜索 繁体

第一百三十章 番外 中秋灯会(二)(1 / 2)

叶楚, 就职于国师府,职位国师。

高薪水、高福利也是高风险工种,因为身份特殊, 日常人生自由受到许多限制:不能随意出门,不能光明正大上街,不能抛头露面,不能听戏找乐子, 还不能喝花酒……

可怜的孩子。

╮(╯▽╰)╭

余初在决定和叶楚过一辈子的时候,就为此做好了心理准备。

没想到中秋这样举城同欢的日子, 叶同志会拉着她的手说, 两人要去参加灯会。

他并不是一个心血来潮的人,一定是经过仔细的衡量, 确定没有问题才会跟她提。

为了避免不是白开心, 余初反手拽着叶同志的袖子,确认道:“咱们去酒楼包厢看还上街?”

“自然是上街。”

这个惊喜来的太突然,她眼底的笑意没有藏住,把灯笼递给叶同志, 然后将他推出了门外:“你在外面先等等, 我换身衣服就来。”

余初的衣服不多。

刚进国师府时,整天盘算着现代区考试, 并没有把添置新衣纳入规划。

后来留下来后,又正逢盛夏, 想着酷暑她不出门,自己穿的合身舒适就行, 就用她那被磨出来的女工,自己裁了几身改良的古代居家服。

叶同志看见后,先是笑着讹了她两身男式居家服,然后送来了两个绣娘,给她量体裁衣。

只不过正经绣娘先赶出的衣服都是精致的正装,便服推到了九月后。

她挑了件成衣店买的藕青色襦裙,罩了件绣着青竹的淡青色外裳,朱兰色的绣花鞋,同色系腰带……

她对着镜子看了看,觉得过于素净了,就给自己配了个从宋府带来的荷包。

——这还是当年她被逼练绣活的时候自己绣的。

确定自己这一身不需要再加减了,她推门而出,对着在外面等着的叶同志道:“好了,我们走吧。”

提着灯笼的叶同志看着她空着的双手,没有动。

“晚饭我们是不是也在外面吃?”余初关好门,边走边说,“我带了些钱和银票,我刚看你云墨用的差不多了,一会儿若是有合适,可以添置些……”

她说着说着,突然停了下来,转身往回看去。

叶同志依旧站在原地没有动弹。

两人面面相觑。

对着余初那张无辜的脸,叶长谦首先败下阵来,又好气又好笑:“你是不是把什么给忘记了?”

“嗯?”

“我的灯笼。”

十分钟后。

马车里,小两口并没有向往日一般挨着坐。

余初坐在侧边,酝酿了许久,才开口道:“这灯笼原本是我做着逗乐的,最多也就是在家里挂挂……叶楚,叶同志,咱们能不能打个商量,你不要提上街?”

她耗费了一下午做的那盏灯笼,不仅垮了一个世界,还跨了一个次元,外形太过惹眼。

端坐的叶长谦手提着余初出品的灯笼,摇了摇头。

余初动之以利:“只要这盏咱不提上街,我明年给你补几盏更好的?”

继续摇头。

最后只剩下晓之以情了,余初眨了眨眼睛:“叶哥哥……”

“噗。”

叶长谦被余初逗笑了,都多少年了,一撒娇她还是这幅妖风四起的样子。

他自然知道余初担心什么,伸手覆在她有些发凉的右手:“无碍,一会儿戴上面具,并不会有人认出我们。”

京都的中秋灯会,每年都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选择戴面具,有因为性别的、有因为长相,有因为身份的,也有因为从家里跑出来不想被熟人认出来的。

只不过因为戴的人不多,更加吸引人注意。

但是今年不同。

不少面具摊位应该就摆在街口,配合着说书人“才子佳人”“仙凡恋”“妖异录”等故事渲染,加上有人暗地操作……

今年以后,戴面具会渐渐成为中秋的传统之一。

他低头看着手上的灯笼,这是一个被叫做卡通节目中的主角。

一双大大的眼睛下画一张上扬嘴,嘴里两颗门牙间有着不小的缝隙,黄色的身体,穿着件变形的灰色西装,红色的领带只有短短的一截,方形的灯笼外还用棉布缝製手脚粘上。

做得惟妙惟肖。

叶长谦还记得它的名字,海绵宝宝。

官场风起云涌,民间似乎并没有收到多少影响。

越往市中心走,愈发热闹。

隔着马车就能听见外面熙熙攘攘成一片,交谈声、嬉闹声、叫卖声、讨价还价声……节日气氛扑面而来。

车夫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:“主子,前头开始封路了,咱们是在这停,还是绕另外一条道进去?”

叶长谦掀开帘子看了一眼:“就在这停吧。”

他放下帘子,再回头却是对余初解释:“前面封了马车,却没有限制人进出,让马车停在这,我们走过去比绕路更方便些。”

余初对此没有什么意见,整理好自己坐皱的裙摆,一抬头就看见叶楚递过来一个面具。

可能处于安全的考虑,两个人的面具都是市面最常见的款,余初是一张仙女主题的面具,而叶同志——

余初看着他脸上面具绘着的抽象图案,猜想可能是《妖鬼录》里的某个恶魔,配着他那身玄衣,看着更像是万圣节装扮。

当然,这种反派形象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。

等叶同志踏上街道,将提着海绵宝宝灯笼点亮起来后,所有因为面具和衣服营造出来的气质都一秒钟破功。

几个小孩被灯笼吸引,先是不远不近围观,见叶同志并没有驱赶和厌恶的意思,就试探着靠近了过来。

虽然不敢上手,但是左看看右看看,有不怕生的还特地小跑到前头,眼睛黏在灯笼上问叶同志:“叔叔,你灯笼上画的是什么呀?”

叶同志还一本正经回答了:“海绵宝宝。”

“海绵是什么?”

“这你算考到我了,等我回头翻翻书告诉你。”

“哈哈哈,那海绵宝宝它有家吗?”

“有的,在东海。”

“东海是哪呀?”

“很远很远的地方。”

……

余初往后退了两步,留出了空间给叶同志和孩子。

她跟叶楚都不是正常家庭长大的孩子,所以有时候也会想,要是以后缘分到了,有了孩子,她跟他成了父母,可能连个能基本参照的原生家庭都没有。

一切都需要摸着石头过河。

“是不是饿了?”

叶长谦的声音唤回了余初思绪,他身边的孩子已经散的差不多了,唯一一个还被跑来父亲拽走,一起通过封路的栅栏。

她笑了笑,对上对方:“你这么一说,还真有点。”

叶长谦很自然的拽着余初的手往里走:“那我们看看有什么好吃的点心,先垫垫肚子。”

京都的中秋灯会,是古代区任何一个城市都无法比拟。

作为都城,京都人口众多、百姓富庶,方圆几百里的摊贩都嗅到商机,提前几天汇聚在了京都。

每年坊市共划范围,今年五横五纵,共十条大街定为盛会点,沿街挂满了千万盏灯笼,将半个京都的天都照的如同白昼。

界市灯会那点规模,甚至还不如京都十分之一。

这天的小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